家电论坛 2025-11-20 15:39在HiFi 耳机领域,平板单元一直以低失真、宽声场的优势备受追捧,但 "笨重机身" 与 "高昂售价" 两大痛点,让不少初烧玩家望而却步。而 JadeAudio 翡声 JT7 的出现,似乎打破了这一僵局 —— 作为飞傲旗下定位入门市场的开放式平板头戴耳机,飞傲一直致力于自主研发平板单元,包括振膜材料、磁路设计、品质以及生产工艺方面,期望提升平板单元品类的设计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升声音品质,降低平板耳机的准入门槛,让更多消费者能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平板耳机产品音质。

JT7 不仅将重量控制在 318g 的轻量化水平,还搭载了自研 95x86mm 大尺寸平板单元与 F.E.S 弹性辅助系统。本次测评将搭配飞傲 DM13 CD 随身听、K13 解码耳放等前端设备,从驱动表现、音质细节、佩戴体验等维度,全面解析这款千元内的 "平板耳机" 实力。
01
外观与佩戴
打破平板耳机 "笨重偏见"
初次上手 JT7,其外观设计便颠覆了我对平板耳机的固有印象。通体黑色哑光机身搭配细腻的磨砂质感,虽没有过多华丽装饰,却透着简约专业的 HiFi 气质。JT7 头梁采用可拆卸魔术贴设计,头梁头垫通过魔术贴设计实现可拆卸,方便用户清洗、更换,长期使用更卫生;耳罩则创新性地使用 "人造蛋白皮 + 编织网布" 拼接材质 —— 网布部分的透气性尤为出色,即使在长时间佩戴后,耳部也不会有明显闷热感,这一点对夏季使用或戴眼镜的用户格外友好。

轻量化是 JT7 的核心优势之一。市面上的平板耳机,除了价格高之外,结构佩戴体验上大部分比较笨重,体积大。而 JT7 的设计目标是小巧轻量化,打破平板耳机都是笨、大、粗的固有印象,不含线材的重量约 318g,比常规平板头戴耳机(多在 400g 以上)轻了近四分之一,甚至接近部分高端动圈耳机的重量水平。配合四轴转动的人体工学头梁设计,耳罩能灵活贴合不同头型轮廓,无论是低头办公还是仰头放松,耳机都能保持稳定贴合,不会产生压头或滑落的问题。更值得称赞的是,它还支持折叠收纳,这可能是平板耳机里面,唯一一款做了折叠收纳设计的产品,折叠后体积仅为展开状态的 1/3,塞进随附的收纳袋中,通勤或差旅携带都十分便捷,这在平板耳机品类中实属罕见。




为了实现轻量化设计,JT7 与飞傲前面的产品完全不同,采用全新结构设计,所有结构件重新开模,投入了大量、高成本的模具费用,在模具成本上,JT7 的投入远高于以往的产品,足见飞傲在产品设计与轻量化改善上的决心,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投入,让 JT7 能更贴近大批量生产的消费类市场,实现相对较低的销售价格。不过在配件细节上,JT7 仍有提升空间。其标配的 4.4mm 平衡线与 3.5mm 单端线,虽采用高纯度无氧铜材质,但外观塑料感较强,与 FT1 随机附带的镀银线相比,质感略显 "廉价"。后续实际聆听也证实,这条原配线在泛音细节表现与传输效率上存在一定短板,成为制约 JT7 音质上限的一个重要因素。


02
驱动与适配
对前端有要求,潜力需 "解锁"
作为开放式平板耳机,JT7 的灵敏度为 92dB/mW@1kHz,阻抗达 18Ω@1kHz,值得注意的是,JT7 轻量化设计并非在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占比比较大的喇叭单元,依然采用双面磁设计,而且一面磁还是高磁密度的钕铁硼磁铁,这使得它能保持 92dB/mW 的正常灵敏度水平。相比本次对比试听的飞傲 FT1 封闭式动圈耳机,JT7 对于耳放的驱动能力要求稍高。

采用 4.4mm 平衡线连接飞傲 DM13 CD 随身听,播放飞利浦《立体声杂志社参考级曲目精选集 2》中内田光子的《D 小调幻想曲》时,JT7 需将音量调至 70 档左右才能呈现均衡的声音效果,而飞傲 FT1 仅需 45 档音量即可。这一明显差异不仅说明 JT7 对驱动力的更高要求,也表明它并不适合追求 “直推” 的用户随意搭配使用。

若将前端升级为飞傲 K13 解码耳放,JT7 的表现则迎来明显改观。在 K13 的驱动下,即使播放低电平的古典乐,音量调至 50 档位便能获得充足声压,同时声音的密度与动态也有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当使用手机直推(小米 13 Ultra 搭配普通 Type-C 转 3.5mm 小尾巴)时,JT7 的表现则较为疲软:声压不足、低频松散,质感和细节缺失的问题。所以,若想用手机驱动 JT7,必须搭配带有独立耳放功能的 "小尾巴",才能发挥其基本实力。

此外,在我们的主观听感中,为 JT7 更换无氧铜镀银线带来了非常正面的变化,特别是高频泛音和细节表现上有可闻的提升。同时,将 JT7 的原配线换到 FT1 上会导致声音变闷、音量减小。我们推测 JT7 的原配线可能存在传输效率上的瓶颈,建议有兴趣的用户可以尝试升级线材,可能会带来惊喜。当然,听感因人而异,建议亲自试听。

03
音质实测
细节王者,风格偏理性
(1)平板与动圈核心差异:原理决定音质优势
要想深入分析 JT7 的声音表现,需先厘清平板单元与传统动圈单元的声学本质差异:动圈单元采用环形音圈与振膜刚性连接的结构,当音圈在磁场中受力时,会像活塞般推动振膜发声。但由于音圈仅在局部驱动,能量向振膜边缘传导过程中,容易因材质刚性不均导致 “分割振动”—— 即振膜不同区域振动频率出现偏差,从而产生一定失真。相比之下,平板单元的线圈以平面阵列形式覆盖振膜,通电时整个振膜会受到均匀电磁力,如同一张平面同步起伏,实现近乎零延迟的 “平行活塞运动”。这种全表面驱动模式彻底规避了局部驱动的能量损耗,确保振膜各部分步调一致,从根源上消除分割振动。

由此衍生出平板单元三大声学优势:其一,低失真特性,均匀受力让声音细节纤毫毕现,忠实还原录音室级音质;其二,卓越瞬态响应,轻质振膜能精准捕捉音乐中毫秒级的节奏变化,无论是急促鼓点还是瞬间弱音都能如实还原;其三,自然开阔的声场表现,大尺寸振膜配合优化磁路设计,使声波扩散更接近自然环境,带来身临其境的聆听体验。JT7 正是凭借这些技术特性,在同价位产品中构建起显著的音质优势。

(2)古典乐:声场开阔,解析力惊艳
JT7 搭载的 95x86mm 大尺寸平板单元,配合推挽式磁路系统与双面异构高强度磁设计,在播放飞利浦《立体声杂志社参考级曲目精选集2》中卡拉扬指挥的《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时,展现出远超同价位耳机的声场表现。开放式声学设计搭配大尺寸平板单元,营造出宽阔且层次分明的舞台空间感 —— 铜管乐器的光泽感明亮而不刺耳,单簧管的音色通透细腻,乐器定位精准。这种表现让我联想到定位更高的飞傲 FT5 平板耳机。

而在表现内田光子的钢琴独奏时,JT7 的解析力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飞傲 DM13+K13 的搭配下,钢琴琴键的敲击质感清晰可辨,高音区的泛音丰富且延伸自然,中音区的密度饱满,即使是复杂的和弦段落,也能做到 "条分缕析",不会出现浑浊感。对比 FT1,JT7 的声音更偏向 "理性还原",虽然 FT1 的泛音更浓郁、音色更温暖,但在细节揭示力上稍逊一筹 ——JT7 甚至能捕捉到背景音乐中细微的底噪声,这种出色的解析力,让古典乐爱好者能挖掘出更多唱片中的隐藏细节。

(3)F.E.S 系统加持:低频表现再升级
JT7 在设计上的另一大亮点,是搭载了 F.E.S(FIIO Elastic System)弹性辅助系统。在传统平板振膜设计中,振膜通常为平铺薄膜,其形变阻力主要来自材料内部应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振膜的最大振幅。一般来说,振膜越薄、越软,内部应力越小,也就越容易驱动,更容易实现更大的振幅与更佳的低频表现——但这些特性往往受材料本身的制约。

F.E.S 系统创新地在振膜表面增加了精密压纹结构,其作用类似于动圈扬声器中的折环,相当于在振膜局部嵌入了“弹性机构”。该结构使得振膜在非工作状态下保持平整,而在工作时则能提供均匀的弹性支撑,从而摆脱对材料本身应力的依赖。这不仅让振膜能够实现更大的形变与冲程,也显著提升了低频的动态响应与量感表现。

在聆听《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的低频段落时,JT7 所呈现的低频动态与量感确实超越了同级别多数平板耳机,同时保持了优秀的凝聚力。即便在复杂的低频交织中,各声部依然层次分明,毫不紊乱。
(4)人声:贴耳通透,情感适度
试听人声唱片诺拉・琼斯的《Come Away With Me》,JT7的表现同样令人惊喜。在《Don't Know Why》中,人声非常贴耳,有着极为不错的临场感。强大的揭示能力,对于歌手的换气、齿音细节都也能清晰呈现,并且处理得较为自然,不刺耳。这种亲切的聆听体验,得益于JT7对中频的精准调校——人声密度恰到好处,既摆脱了动圈耳机易有的“糊闷”,也规避了部分平板单元的“冷硬”,在通透与细腻之间取得了精妙的平衡。

聆听专辑中《Come Away with Me》这类舒缓曲目时,JT7能准确捕捉诺拉声线中的慵懒与温柔。吉他琴弦的细微振动、钢琴深沉的共鸣,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人声与乐器分离度出色,彼此衬托,主次分明。不过,相较于FT1温暖渲染的风格,JT7更倾向于“中性还原”,在情感表达上较为克制,更适合追求略显监听风格的听者。
04
总结与选购建议
JadeAudio 翡声 JT7 作为一款 700 元内的平板头戴耳机,无疑为初烧用户提供了一个 "低成本体验平板音质" 的不错选择。要知道,平板喇叭因工艺复杂、磁铁用量多,造价远高于普通动圈喇叭,尤其是特薄平板振膜的生产,制造精度要求高、良率低,导致以往平板耳机售价居高不下。而飞傲通过改善工艺,简化平板振膜制作流程、提升良率,实现大批量稳定生产,将成本极致压缩,才让 JT7 拥有如此亲民的价格,得以与动圈耳机直接竞争。

它的优势十分明确:318g 轻量化设计打破平板耳机的笨重偏见,解析力与声场表现远超同价位动圈耳机,F.E.S 弹性系统与双面磁路设计优化低频表现,开放式设计带来通透自然的听感,且具备较大的音质升级潜力。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其局限性:对前端驱动力有一定要求,手机直推表现不佳,需搭配解码耳放或高端 "小尾巴";原配线材质感与性能一般,建议额外投入升级;低频量感偏保守,更适合古典乐、人声等风格,对重低音需求较高的用户需谨慎考虑。
总体而言,JT7 以 "700元价位" 实现了 "准高端平板音质",综合实力在同价位中极具竞争力。对于预算有限却想体验平板耳机魅力的用户,JT7无疑是目前值得重点关注的一款产品。

家电论坛网 www.jdbbs.com
150万会员共同关注的BBS社区;发烧音响、家庭影院、电视投影、二手交易……
